天津自闭症机构带你了解孤独症儿童有攻击行为,家长应该怎么办?
据统计,有百分之50到60的低功能的孤独症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暴力行为问题。
有些所谓高功能的孤独症孩子,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有暴力倾向。
对此,家长要结合运用主动干预与后果调控相结合的方法,进行综合性的干预。
对暴力行为的处理,首先也得开始于功能分析。
与其他问题行为一样,暴力行为背后所具有的功能,可以是生理性正强化、生理性负强化、社会性正强化和社会性负强化。
有的孤独症患者会在暴力行为中得到生理性的刺激和感官性的满足。
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会用头撞人来得到人体接触的快感;有的孤独症孩子,在身体不适而又不能表达的时候,会暴躁不安而表现出伤人的动作。
而社会性正强化的功能则可以表现为,有的孤独症孩子用对其他孩子的侵犯性行为,来取得大人对自己的关注。
临床上也常常看到在过分吵闹的环境中,孤独症孩子会表现出一些暴力行为来逃避这一环境。
了解了暴力行为背后的功能后,家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干预。
主动干预的各种方法,对预防孤独症孩子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作用。
例如,家长可以用功能性沟通训练的方法,教孩子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要求。
如果孩子能够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,来表达自己的具体要求,来回避某些会使自己不快的环境,那么,他的需求就很有可能得到满足,从而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得以减少甚至趋向于零。
主动干预的另一个例子,是为孤独症孩子安排各种结构性的活动。
通过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,孤独症孩子可以得到各种正常的感官方面的需要,也可以得到来自大人和伙伴的关注,从而不必再诉诸于包括暴力行为在内的问题行为,来满足自己的那些本来是正常的需求。
由于孤独症孩子的暴力行为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,所以,家长不仅要引入主动干预的各种方法,还要准备一些在暴力行为出现时的应付办法。其中可以包括:
区别强化法
家长可以用上面提到过的各种区别强化法,如区别性地强化非对象行为、区别性地强化不相容行为,以及区别性地强化低频率行为,从正面来影响孩子的暴力行为。
愤怒控制法
例如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大声地说“我生气”来发泄内心的不快,以此来取代形体暴力动作。
环境控制法
家长可以在暴力行为发生时,疏散其他孩子和在场的人们,以免使得他们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。
自我保护法
与有暴力行为的孤独症患者一起生活,有时家长自己也会成为暴力行为的目标。在这种时候,家长应该用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,来保护自己并脱离危险。
形体控制法
家长在必要的时候,应该对失去控制的孤独症患者实行暂时的形体控制。
形体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孤独症患者和其周围的人们,而不是在于惩罚当事人。
形体控制法的步骤,应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者来执行,以有效地保护孤独症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们。
如果家长能够熟悉掌握愤怒控制法、环境控制法、自我保护法和形体控制法等,那么是能够保障地有效地处理孤独症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的。
理解为先,预防为主,有备无患,是与孤独症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暴力行为时,掌握的重要原则。
当问题发生时,要提醒自己,孩子有孤独症。首先他是一个孩子,其次是一个孤独症孩子,他和正常孩子一样,也会有需求和不舒服,而当他不舒服或者有需求和不高兴时,他没法表达内心的感受,所以就会用他独特的方式或者身体和肢体语言甚至是情绪来表达。
值得提醒的是,孤独症孩子的青春期10到20岁,特别是刚刚进入青春期时,他们往往不能接受身体的变化,困惑和焦虑导致情绪问题一触即发。这个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加倍注意,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,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消除情绪问题。